close

星期四,小編不用考試卻也走了一遭龍山寺拜文昌帝君,文昌帝君的書香氣息提醒了小編也很有文藝氣息的大家都在守候周四交流夜。上個星期阿咧先生與我們分享了他對藝術創作的想法,以及在台灣曾經接受藝術教育的不滿足,這一回,我們找了年齡與阿咧先生差不多,但是已經兩個孩子的吳宜晏爸爸,與「藝教實驗室」暢談他的經歷與看法。

 

小編必須先說,當了爸爸的口氣就是不一樣,開口閉口都是孩子,甚至小編約採訪時間都要等孩子睡著的十點半才可以開始,好啦,宜晏爸爸是為小編著想,因為才夠安靜啦,ㄎㄎㄎ。

 


 

 

小編:

能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嗎?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呢,與藝術教育有何關聯?

 

06-02.4.JPG宜晏:

我是1975年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目前在容正建築事務所就職,職位是建築師。

 

工作性質似乎與藝術教育沒有關聯,但是我想這也不是絕對的,記得某天帶了大兒子修修去辦公室,他發現現場有大張圖片、模型,對於那個環境他覺得很新鮮,也感到好奇。

 

記得我的老闆曾經提及,小時候有印象是父親指著眼前的建築物告訴他:這是他蓋的。當時他覺得有這樣的父親實在太厲害了。

 

所以,我想或許修修未來也記得那一天的場景,所以現在的工作與藝術教育有沒有關係,還真難說。

 

小編:

你覺得藝術創作是什麼?藝術教育應該有什麼功能?

 

宜晏:

我覺得藝術創作是挖掘自己、找尋自己,進而定義自己的過程,然而藝術教育的功能也是如此吧。

 

由於是南藝畢業的,這個學校的創作風氣很盛,有時候會認為似乎浪費過去學校給予的資源,因為目前接觸的工作,離當初想像要做到的藝術創作遠了。

 

小編: 

你還記得接受藝術教育的時刻嗎?受到哪一位藝教工作者的影響?

 

宜晏:

我想到陳建北教授,他目前是南藝造型藝術研究所的老師,最初會認識他,是因為在大四期間我在北美館參觀雙年展,那也是我第一次見識雙年展,很震撼,記得來回總共看了四次。

 

當時雙年展開設了相關講座,我很幸運地參與到陳建北教授開設的課程,讓我獲益良多,畢業後我錄取南藝,陳教授也應聘來到南藝教書,在校園中遇到了總是會聊上幾句,無論現在聯繫少了,他一直是我很尊敬的老師。

 


 

周四交流夜,小編先祝大家有個愉快的周末。

 

小編來個延伸閱讀

 

陳建北。受教育於西班牙,充分得到南歐濃厚宗教氣質的滋養,孕育出結合東西方思維的視覺綜合語言。擅長轉形與物體本身原所包涵的意義,以古老傳說中的典故,或風俗人情慣用的符象,賦予當代人的時空環境,非直述的語式,使得作品游走在詩意裡。(資料來源:非池中藝術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ming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