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208.JPG  

 

又來到周二勵志夜,今天迷你編訪問到的是林智謀先生,擔任過荒野保護協會、三立電視台「台灣全記錄」講師,目前擔任中正、松山、內湖、南港社區大學自然學程講師。曾經來「藝教實驗室」參與「朱銘美術館的綠意地圖-花巷草弄」、「朱銘美術館的綠意地圖-鳥叫蟲鳴」的課程,相信對他的生動講解印象深刻。但是對於大自然生態的熟悉之外,其實他最初專讀的領域並非是生物或環境相關。

 

林智謀是工科畢業,早年踏入資訊業,從基層工程師做到資訊室主管。後來又應父親要求,接手室內裝潢公司,成為室內設計師。1998年參加一場生態解說活動,從今以後改變了他的工作軌跡,迎向追尋大自然中的生命綠意的行列。現在,迷你編就為大家挖掘出他對藝術教育環境的看法。

 

 


 

迷你編:

能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嗎?你現在的工作是什麼呢,與藝術教育有何關聯?

 

 

林智謀:

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那時候的農村很純樸,我就像生長在大自然裡一樣,也可以說大自然是我小時後的玩伴,那種感覺一直牽引著我,所以我現在從事的工作就和研究自然環境相關。

 

我小時候也非常喜歡畫畫,我覺得自然環境研究和藝術教育的共通點就是都要先觀察,然後就能從中得到感動,成果的呈現方式也都能利用圖像和解說做分享。

 

迷你編: 

你滿意台灣現在的藝術教育環境嗎,為什麼?

 

 

IMG_3761.JPG林智謀:

我認為台灣不管是自然教育、人文教育還是藝術教育都沒有深入的被整個社會重視。因為台灣早期過於窮困,使得政策長期追求經濟,家庭也都適用經濟上的相對報酬去看待小孩子的發展,忽略了感受美以及感受環境的素養,這會連帶的連道德素養都跟著低落。

 

你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大學生或者研究生在科技方面很厲害卻過著很冰冷的生活,對週遭的事物很冷漠,我們的教育好像培養了一群科學怪人。即使是被重視的藝術教育,也都是著重技巧以升學為目標,或者因應就業市場。

 

我觀察到身邊有上繪畫班、音樂班的孩子,在才藝班裡創作的成品或是發表的樂譜,在視覺上聽覺上都相當不錯,但是他們多數無法將那些美感運用在才藝班以外的空間,好比房間的佈置或是日常生活裡。

 

 

迷你編: 

你夢想中的藝術教育現場是怎麼樣的,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林智謀:

像今天早上我在我搭的車上,看見一個眼睛水汪汪的、眼神充滿好奇的小孩,應該還在念幼稚園,嚷著要坐在窗邊看窗外,我被他吸引也跟著看窗外,車子正飛馳著,窗外的景緻就在他眼裡倒退消逝,他望得出神。我想說的是,已經很少人會去看窗外,大家都只熱衷於流行文化,原來的像孩子那般的好奇心都消失了。

 

我們應該要更加鼓勵孩子去觀察,試著欣賞並感受,這種態度才真的能讓人增廣見聞,做的事做的作品才會有深度、內涵,具有生命力。而政府要了解藝術可以很生活化、普及化的。像朱銘美術館就很讓人親近、融入,包括對只是來休憩的人都很有美感上的幫助。政府對這樣的機構應該要多推廣,或是多多補助學生去接近美術館,也可以利用學校教育涉入讓學生在重視智育之外也懂得重視美育,就可以培養出的有活力、身心健全的公民。

 

 

迷你編: 

真的,迷你編每天搭電聯車上下班,常常車上的乘客個個都埋首在高科技產品之中,然後車廂多擁擠都不見有人讓座,唉……

 

 


 

 

 

如果你錯過朱銘美術館的綠意地圖-花巷草弄」、「朱銘美術館的綠意地圖-鳥叫蟲鳴」的課程,沒有關係,你還可以親自上朱銘美術館一趟,也有定時導覽的服務,除了作品、美術館的動植物與環境,都有解說員為你做詳盡的介紹,如果你的運氣夠好,現場遇上有團體導覽,說不定正好就是林智謀老師帶路喔。

 

周二勵志夜,迷你編與大家道晚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mingl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